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熊业欣、陈向东、周红胜)庄稼人两头忙,忙完这头牛管家,又忙那头。10月9日,才忙完秋收的程正春又开始忙了。程正春笑道:“庄稼人,忙一点心里才踏实。”

程正春是陈贵镇堰畈桥村种粮大户,水稻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。十多年下来,程正春已成为当地种粮的“好把式”。今年种植的水稻“孝感珍珠糯”单产1600斤以上。
然而,程正春最初返乡种植水稻时,亩产仅有700斤。
从亩产700斤到1600余斤,产量翻两倍。有什么门道?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”程正春感慨万千,种子是高产的基因,水稻种子没选对,再多辛苦也白费。
于是,程正春从种子着手牛管家,与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,引进水稻“珠两优5298”“野香优丽丝”等多个水稻优良品种,在100亩试验田进行对比种植试验。
在此期间,程正春一头扎进试验田。记录各品种生育期、有效分蘖数、结实数、千粒重等关键指标,最终筛选出3个适配当地气候、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。
种子选得好,还得播好。程正春摸索出一套“统一采购、统一浸种、统一催芽”的种子管理心得。
程正春说:“我从不贪图便宜,种子都是向正规种业公司采购,每批种子都索要质量检测报告,确保发芽率不低于85%。”特别是浸种,他有自己的诀窍——“三浸三露”浸种法,即:浸种8小时、露种2小时,重复3次,并搭配咪鲜胺药剂浸种,以实现芽齐、芽壮,催芽率90%以上。
然而,选好种子,这还只是第一步。为了提升水稻产量,他逐步练就了很多招数。程正春娓娓道来:推广全程农业机械化,采用人工自播和机械化插秧,移栽环节使用高速插秧机,每亩栽插18000穴,每穴2—3株苗,做到基本苗数量充足且分布均匀。
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,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,分析土壤中氮、磷、钾及中微量元素含量,并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,如“有机肥+化肥和中微量元素肥”相结合,可以提高肥料综合利用率25%,同时水稻有效分蘖数每株增加1—2个。
构建绿色防控体系,形成“物理防控+生物防控+化学防控”的绿色防控体系,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%以内。
强化田间精细化管理,分蘖期通过晒田控制无效分蘖,孕穗期保持浅水层,灌浆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,利用无人机喷雾植保,同时每天田间巡查,记录苗情、虫情,确保水稻各生育阶段健康生长。
一系列有效措施,让程正春家的水稻产量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。水稻单产实现从2023年的1280斤到2024年1500斤,再到2025年的1600斤“三级跳”;种植成本每亩下降80元,亩均收益从1200元增至1500元,实现产量跟上去、成本降下来、效益新提升的良性循环,并带动周边30余人季节性务工,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。
金秋时节,程正春家粮食满仓,谷香四溢,全年粮食总产量200余万斤牛管家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程满仓”。
创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